盘搜搜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盘搜搜小说网www.pansoso.me),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李世民准备进城受降时,脸色阴沉的李世积突然带着几十名官兵拦在了他的马前。

李世民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初孙代音反悔,李世民一气之下作出洗劫白岩城的承诺,可现在白岩城一旦投降,官兵们期望中的战利品便会全盘落空。所以,此刻李世积是代表将士们讨赏来了。

换句话说,他们是来“胁迫”天子兑现承诺的。

果不其然,李世积一开口就说:“皇上,将士们之所以冒着矢石、不顾生死地战斗,就是希望破城后分得自己的一份战利品;眼下城破在即,却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实在是让将士们为之心寒!”

阵前讨赏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万一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兵变。

不过这种事情对李世民来讲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李世积话音刚落,李世民立刻翻身下马,首先向将士们表示道歉,然后说:“将军所言甚是!然而,纵兵杀人,掠虏人家妻儿,朕实在于心不忍。请你们放心,凡是将军麾下的有功之人,朕一定用府库中的钱物来赏赐,以此向将军赎回这座城。”

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李世积等人当然就无话可说了。

唐军受降后,白岩城的一万多居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李世民甚至下令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布帛。而对于其他各城派驻白岩城协防的高丽士兵,李世民则发给他们干粮,要去要留,任他们自便。

随后,李世民将白岩城置为岩州,任命孙代音为岩州刺史。

六月三日,李世民又将最早攻下的盖牟城置为盖州。

早在唐军攻破盖牟城之前,渊盖苏文曾经从加尸城(今朝鲜平壤西南)派出一支七百人的特遣兵团进驻该城。城破之时,这些人都愿意加入唐军,为唐帝国效力。可是李世民却没有同意,他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如果为我而战,渊盖苏文肯定会杀死你们的家人。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我不忍心这么做。”随即发给路费和干粮,将他们全部放归。

从这些战后处理来看,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

因为上述表现确实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当然了,这些做法也可以说是出于一种政治宣传的需要,比如——彰显大唐军队王者之师的风范,以吊民伐罪的姿态收揽人心,从而瓦解其他城市高丽军民的抵抗斗志,等等。然而,无论李世民的动机中掺杂了多少政治意图,只要这些做法能够避免生灵涂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无辜平民的生命,那么不管到什么时候,这些行为都值得我们敬佩和感动。

不过,尽管李世民放过了绝大多数平民和战俘,但是有一个人他却不想放过。

这个人就是高突勃。

李世民把高突勃五花大绑地送到契苾何力面前,要让他亲手结果高突勃,以报那一枪之仇。不料契苾何力却对李世民说:“他为了自己的主公,在战场上冒着刀枪箭矢与臣搏杀,虽然刺伤了臣,但却是忠勇之士。臣与他本来就素不相识,更谈不上什么怨仇,只不过各为其主罢了,请皇上赦免他吧。”

契苾何力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身上不仅有一种舍生忘死的勇猛,更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宽宏气度和磊落胸襟。

这就叫大将风度,也叫做武士精神!

只有具备这种风度和精神的人,才配得上英雄两个字。

在李世民的亲自指挥下,大唐远征军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辽东。

唐军铁骑纵横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

坚实而广袤的辽东大地发出了阵阵战栗。

踌躇满志的李世民将目光转向辽东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市)。只要拿下它,大唐远征军就可扫平辽东半岛,继而跨过鸭绿江,一举夺取平壤!

在李世民看来,这场战争已经赢了大半。

征服高丽只是时间问题了。

【驻跸山大捷】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六月中旬,李世民率领远征军迅速南下,于六月二十日包围了安市城。

在辽东境内的所有高丽据点中,这座安市城的情况最为特殊。

严格来讲,它现在处于半独立状态。

当初,渊盖苏文发动政变、大权独揽后,高丽各地方的守将和城主都慑于他的威,不得不向他屈服,唯独安市城主拒不承认渊盖苏文的新政权。渊盖苏文勃然大怒,数度发兵攻打。由于安市城城防坚固,加上安市城主英勇善战、指挥有方,所以屡屡将政府军击退。渊盖苏文没辙,最后只好放弃,任凭安市城变成一个没有归属的独立王国。

但是此时此刻,渊盖苏文却不能再对安市城置之不理了。

因为辽东的其他重镇均已陷落,只剩下这座安市城可以阻遏唐军的兵锋。虽说它的南部还有建安、后黄、银城、乌骨等城池,可这些地方的防御都相当薄弱,根本经不起唐军一击。安市一旦失陷,唐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鸭绿江,直捣平壤。

所以,渊盖苏文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安市城——保住这辽东的最后一道屏障!

就在唐军进围安市城的次日,渊盖苏文就命令北部总督高延寿、高惠真,统领高丽、靺鞨兵共计十五万人,大举救援安市城。

十五万人是什么概念?是倾国之师,是高丽王国目前可以动用的所有机动兵力和后备部队!

毫无疑问,唐帝国的远征军与倾国而来的高丽军队必将在安市城展开一场大决战。

安市城的存亡将对这场战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李世民很清楚——安市城是一颗硬钉子,要拔下它并不容易。

所以一开始,李世民曾打算绕过安市城,先把南部的建安城打下来。可李世积却不同意皇帝的战略,他的理由是: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唐军的补给中转站在辽东城,如果绕过安市进攻建安,那么后方的运输线很容易被安市守军切断;反之,如果先攻下安市城,则建安城唾手可得。

李世民尊重李世积的意见,遂决意攻打安市城。

当高延寿的救援大军火速向安市城推进的时候,李世民对当前的形势作出了三种判断。

他说:“现在高延寿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率领大军前进,与安市城的守军互为掎角,占据险要地形,派出靺鞨骑兵抄掠我们的牛马,一旦我们进攻受挫,要撤退又受阻于沼泽,就会陷入困境,这是上策;第二,救出安市城的军民,然后撤退,这是中策;第三,自不量力,与我们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这是下策。诸位等着瞧,高延寿必出下策,要生擒他易如反掌。”

与此同时,高丽军中的一个谋士也正在向高延寿献策:“李世民对内扫除群雄,对外制伏戎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倾国而来,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而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避其锋芒,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后派出奇兵切断唐军的补给线,一旦唐军的粮食告罄,求战不得,欲归无路,我军便可大获全胜。”

很显然,这个谋士的策略正是李世民所说的上策。

可惜的是,刚愎自用的高延寿根本听不进去。他断然拒绝了谋士的建议,毅然挥师西进,决意与李世民一决雌雄。

一切都被李世民掐准了,而高延寿的败局也就此注定。

高丽援军马不停蹄地向安市城奔来。

当他们距离安市城四十里地的时候,李世民担心他们不敢前进,于是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一千名突厥骑兵作为诱饵,去诱使高丽军队继续深入。

阿史那社尔与高丽军刚一交锋,就佯装败北。高丽士兵大喜,互相喊着说:“唐军太容易对付了!”于是争先恐后地追击,直抵安市城南八里,然后紧靠山麓扎营列阵。

李世民笑了。

高延寿果然有勇无谋。

他随即带着长孙无忌等人和数百名骑兵登高远望,观察敌情,只见高丽军队旌旗飘飘,阵营绵延达四十里。同时,李世民又仔细观察了高丽军营附近的山川地形,寻找适合伏击和冲锋的地点。

一番侦察之后,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了八成的胜算。

就在这时候,江夏王李道宗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直捣腹心的战略。他说:“高丽以倾国之兵来战,都城平壤的防御必然薄弱,臣请率精兵五千,直捣腹心,拔其根本!只要攻下平壤,高丽的数十万众便可不战而降。”

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战略。

假如李世民采用了这个战略,那么这场高丽战争的结局很可能就会全然不同。可令人困惑的是,李世民听完后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没有说话并不代表默许,而是表示拒绝。

李世民为什么会拒绝李道宗的提议呢?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太自信了。眼下他已经成竹在胸,完全有把握一举吃掉高延寿的这支援军。而安市守军一旦没有了外援,就算他们想负隅顽抗,其下场也必定和辽东城一样!

这很可能就是李世民当时的想法。

李世民用沉默拒绝了李道宗之后,随即遣使给高延寿送了个口信,说:“渊盖苏文强臣弑主,所以我前来问罪,至于交战,本来就不是我的意愿。我大军深入你们国境,粮食供应不上,所以先夺你们几座城池,等你们政府恢复藩臣的礼节,自然会将城池交还给你们。”

很显然,这是李世民有意释放的烟雾弹。他知道高延寿有勇无谋,所以吃定他了。

高延寿果然中计,随后便放松了警惕,军营的防备也异常松懈。

而李世民则连夜召开了军事会议,抓住战机进行决战部署。他命李世积率领步骑混成部队一万五千人,抢占西面的山头;又命长孙无忌率精锐部队一万一千人,从山北狭谷秘密行军,迂回到高丽大军的后方;而他本人则亲率四千人坐镇北山,将总指挥部设置于此,从这里俯瞰整个战场,以战鼓、号角及各种旗帜作为指挥作战的信号。

这场歼灭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长孙无忌这支奇兵能否顺利迂回到敌军后方,扰乱其军心,并且切断其后路。

李世民在北山的制高点上,迫切等待着长孙无忌发出的信号。

六月二十二日清晨,李世积率部悄悄占领了西岭。当薄雾逐渐散去,高丽军队才赫然发现唐军早已在他们身边摆出了一个攻击阵形。

高延寿大惊失色,立即下令军队准备作战。

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此刻,长孙无忌的奇兵已经穿过狭谷,进入了预定战场,并且掀起漫天尘埃,向指挥部发出了信号。

李世民一见,即刻命鼓手和旗手发出进攻的指令。

刹那间,唐军各部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各个方向对高丽军营同时发起了攻击。高延寿根本弄不清唐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更不知道唐军的作战意图。他试图分兵抵御,可是军营长达四十里,战前又毫无准备,所以他根本来不及对十五万士兵发出不同的作战指令。

在这一刻,高延寿生平第一次发现——原来带着十几万人打仗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

唐军各部就像几把尖刀从各个方向猛然高丽军营。高延寿的部下们得不到主帅的指令,只能硬着头皮各自为战。

十五万人顷刻间变成了十五万只无头苍蝇。

就在此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雷鸣电闪、风雨大作,使得这个数十万兵马奔腾厮杀的战场变得更加惨烈、诡异而壮观。

李世民在北山上俯瞰着这一幕,心头不禁掠过一阵阵难以名状的悸动。

忽然间,在千军万马中,有一袭鲜艳的白袍赫然映入了他的眼帘。

那是一个年轻的战士。所有人都身披铠甲,只有他是一袭白袍。

只见他手持长戟,腰挂箭袋,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李世民大为惊异,连忙问左右此人是谁。

可是,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白袍勇士。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高丽军队全线崩溃,在战场上扔下了两万多具尸体。高延寿、高惠真带着残部仓皇逃进了山区。

此战唐军完胜。

战斗结束后,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命人把白袍勇士带到了他的面前。

这个人,就是享誉后世的大唐传奇名将薛仁贵。

然而此时,他还只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普通一兵,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大显身手。

薛仁贵自恃骁勇,为了创建奇功,故意不穿铠甲而披白袍,希望以此引起高级将领们的注意。可他绝对没有想到,第一个注意到他的人,居然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略为询问他的身世之后,对他大为赞赏,随即赐给他两匹战马、四十匹绢,并擢升他为游击将军。

高丽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在撤军途中曾经颇为感慨地对薛仁贵说:“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薛仁贵就这么一战成名,从此走上一代名将的辉煌征程。

经此一役,高丽的十五万大军被杀两万多人,余众作鸟兽散,只剩下不足四万人跟着高延寿逃进了深山,依险固守。长孙无忌按照原定计划,毁坏了后方河流的所有桥梁,彻底切断了高延寿的退路。

随后,李世民命令各军守住各个山口,把这支残敌团团围困。

高延寿已成瓮中之鳖。

六月二十四日,高丽军队残存的军粮告罄。高延寿、高惠真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余众三万六千八百人向唐军投降。

高延寿、高惠真被押到了唐军大营,从辕门开始屈膝跪行,一直来到唐军的受降台前,听候唐朝皇帝发落。李世民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坐在高台上,冷笑着说:“你们这些东夷少年,在海边跳梁还行,要想打硬仗一决胜负,恐怕还不是我老人家的对手。怎么样,从今往后,还敢与天子交战吗?”

高延寿等一干降将全都匍匐在地,浑身战栗,一声也不敢吭。

都已经是人家砧板上的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战,可以说是李世民东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唐军不但将这支十五万人的大军一举击溃,而且缴获了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件以及大量其他武器。

对于三万多名战俘的处理,李世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办法。

首先是三千五百名各级军官,李世民分别授予他们官职,然后悉数遣回中国,随宜任用;其次是三万多名高丽士兵,李世民二话不说,全部将他们放归平壤。

在古代战争中,如此慷慨地纵俘还是比较少见的。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对于深入辽东腹地的唐军来说,此时最缺的不是兵力,而是粮食和补给。眼下这三万多人就是三万多张吃饭的嘴,李世民断然不能留下他们。此外,出于政治考虑和人道主义立场,李世民也不想杀降,所以只有放归一途。

高丽降卒们顿时感激涕零,欢呼之声响彻数十里地。

最后是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

对于他们,李世民的命令只有两个字——坑杀。

在辽东战争初期,靺鞨人本来是站在唐朝一边、老实听从天可汗调遣的,可后来不知为何受了渊盖苏文的蛊惑,居然反戈一击,与唐朝为敌。对于这种背信弃义、不知好歹的蛮夷,李世民当然不会饶恕。

那一天,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坑杀。李世民希望以此警示其他戎狄——这就是背叛天可汗的下场!

取得这场近乎决定性的胜利后,李世民的自信和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他把自己御帐所在的这座山命名为驻跸山,同时还派快马向留驻定州的太子报捷,并且给高士廉等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喜不自胜地说:“朕为将如此,何如?”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说给那些反对天子亲征的大臣们听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老人家打仗还是这么牛,大伙都瞧见了没?

是啊,李世民是有理由感到自豪。把高丽倾国来战的十几万人一下就给灭了,诚可谓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

李世民的高度自信为他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这些胜利又助长了他的高度自信。

这真的是与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如出一辙的自信!

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很快就将在这座安市城遭遇与杨广如出一辙的命运。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高延寿全军覆没,令高丽举国震惊。

位于安市城后方的后黄城、银城等地(均在今辽宁岫岩县北)的高丽军民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城而逃,一口气跑过了鸭绿江。</p>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海权世纪

海权世纪

顾难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 “任何自由人,未经其他自由人之依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英国大宪章 ++++++++++++++++++++++++ 一名年青的海员,回到了1558年的世界,一切将会发生怎样有趣的变化?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人类历史从这里开始走进了新的篇章。这是一个新秩序开始建立的时代,个人的力量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里也是一个大舞台!商
历史 连载 17万字
55夜色66成年视频观看免费

55夜色66成年视频观看免费

明冥之间
前一世加班猝死,再醒时浮生难料。高级社畜常建刚的生命结束于一个暗无天日的加班之夜,再一睁眼却发现自己竟变成了某个大户人家的矜贵少爷!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身份让他对生活再一次充满了希望,却在发现自己压根儿连个金手指都没给配上之后选择了摆烂。陌生的世界中,社会老油条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步步成长,漫漫浮生路上,江湖路远,只留一笑。
历史 连载 8万字
很黄很肉的共妻文

很黄很肉的共妻文

酒徒
一段虚构的历史。 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 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 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 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酒徒QQ粉丝群31174986,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历史 连载 84万字
清平乐小说

清平乐小说

雾满拦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帝制时代。这个时代里,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有外夷入侵的惨痛,既有开疆拓土的豪迈,也有丧权失地的屈辱;既有《康熙字典》、《红楼梦》的璀璨夺目,也有文字狱、剃发令的血腥恐怖。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循环。本书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笔调、麻辣粗犷的语言,简洁流畅地勾画出了清朝266年的生动图景和丰富的人物众生相,是一部很有见地的作品。本书是《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系列的第
历史 连载 14万字
26uuu小说

26uuu小说

而山
林逸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富强的历史,林逸的爱情史就是中华革命的浪漫史。回到清代的林逸是怎么富强中华的呢? 而山新书《重生成了吴应熊》br>  欢迎各位读者大大拍砖,大量需要推荐、赠花、收藏!!!!! 中华逸史续集:国家使命
历史 连载 93万字
苏雪公憩第一章小sao货水

苏雪公憩第一章小sao货水

谢王堂燕
曹操:早知刘备麾下有这等人物,我早该退隐山林,何苦落得这般田地。 诸葛亮:即使是做为他最亲密的伙伴,我仍猜不到方绍那颗智慧的头脑到底想的有多远。 周瑜:既生瑜,何生绍! 贾诩:我一直以为我是谋士中最潇洒的一位,直到遇见方绍我才知道自己错了。 关羽:不得不承认,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是我此生最佩服的人。 刘备:他是怎么做到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 有了他,诸葛亮不用鞠躬尽瘁了,刘备不用遗恨
历史 连载 5万字